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来自农业土地和畜禽养殖场等源头的污染物通过降雨、灌溉水、地下水、土壤侵蚀等途径进入水体而导致的水环境污染。主要的污染物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有机物和矿物质,这些污染物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同时还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农业面源污染是全球最主要的水体污染源之一。其危害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资源的损失:化肥和农药等有机物和矿物质会降解或吸附于土壤中,致使土地失去肥力,从而导致耕地流失和作物减产。
2. 水生生物的死亡:由于含氮量过高,导致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影响水中植被和动植物的生长;同时还可能形成赤潮等现象,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3. 公共卫生风险:给人类带来危害,因为水污染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饮用水质量,增加人体患病和死亡风险。
因此,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已经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海湾)所引起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等,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耕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
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组成,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
其具有的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潜伏性等特点,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难度。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的过量使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流失。
2. 加强农田废弃物管理:如农作物秸秆,通过秸秆还田、饲料化、能源化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避免随意丢弃和焚烧。
3.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等,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排水系统,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
5.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实施农业生产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行为。
6.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合理规划养殖布局,建设配套的污染处理设施,对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7. 保护和修复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沟渠等措施,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8.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
9. 建立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监督管理,确保各项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