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渔业的气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渔业的气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天气热 对养鱼的影响?
夏季是一年中渔业生产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养殖鱼类摄食量增加、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对全年养殖收成影响很大。
由于夏季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温差明显,水质变化快,病原菌滋生,特别是持续高温天气时,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造成经济损失。
鱼塘什么天气杀虫最好?
鱼塘杀虫时机
1、 第一次杀虫时机
3月中后旬至清明前后,水温18-20℃,持续晴天3天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杀虫了。
第一次杀虫建议使用 敌百虫(鳜鱼、白鲳、加州鲈、叉尾和大口鲶等无鳞鱼、虾、蟹禁用)或 辛硫磷+硫酸铜。
2、 第二次杀虫时机
如果是杀指环虫,水温小于20度, 第一次杀虫后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杀虫;水温高于22 ℃时,间隔3天进行第二次杀虫;如果是杀车轮虫,间隔一天进行第二次杀虫(指环虫在水温22~26℃时,3天即可孵出幼虫;车轮虫的繁殖周期仅为24小时)。
第二次杀虫建议使用 苦参末。
第二次杀虫后的第二天,用 二氧化氯片全池消毒,以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3、 后续杀虫
连续阴雨天后,天气转晴时,要补杀一次虫;定期镜检,发现寄生虫后及时处理。
鱼池温度在十七度至20度,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晴天中午杀虫最好。一般杀虫之前要先杀菌,这样杀虫效果更好。杀菌一般在于水质优劣程度而定,最好在半月一次含氯药物杀菌.
如果水温太低了,用药没用,到水温15度左右 ,可以放些杀菌杀菌虫的药。关键是鱼池需要一套强大的过滤系统。
干旱对鱼的影响?
(一)养殖水体减小。长期干旱致使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位持续下降,直接导致养殖水体减少,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池塘干涸,养殖品种受旱死亡。少水或缺水还导致苗种无法繁殖或者无法投放,影响渔业正常生产。
(二)水质下降。干旱时水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可直接导致养殖品种大批死亡。此外,水体较小时温度偏高,温度变化幅度增大,水质调控难度加大,水体缺氧严重,遇上闷热高温天气,容易导致缺氧泛塘,造成养殖品种大量死亡;在高温季节,水质下降,容易造成各种疫病的发生、蔓延。
(三)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干旱导致水源、池塘、滩涂等地的水生植被减少,部分养殖品种对水生植物依赖性较高,如虾蟹等,干旱则影响虾蟹正常蜕壳和鱼类生长,降低水体生产能力。
(四)影响渔民收入与生产积极性。由于干旱严重,许多塘口被迫干塘,商品鱼大量集中上市,价格下跌,而在干旱的影响下渔业生产与自救措施又很难恢复与实施。对养殖户而言,干旱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其生产积极性。
梅雨季节渔业养殖怎样管理?
梅雨期持续的阴雨天气将给渔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病害易发且防治难度较大,光照偏少影响甲壳类虾蟹的生长,气压偏低容易引起浮头死亡。
为了保证河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正常生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梅雨季节,天气常会出现反常,加之水温持续升高,水质易恶化,要及时开机增氧和适时换水来稳定养殖水体。
尤其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塘,要定期使用微生物调控水体。
(2)梅雨季节河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增大,要严格控制投饲量,防止水质污染。
(3)加强日常管理定期做好防病工作。
黄梅期温度高、湿度大,饲料易霉变,所以饲料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勤开增氧机,一旦发现池塘发生缺氧浮头现象,要立即抛撒增氧粉。
(4)连续的阴雨加上适宜的水温,极易诱发鱼病,要加强监测,根据水体状况定期消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渔业的气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渔业的气候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