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枚栅渔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枚栅渔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鲨鱼是不是国家保护动物?
鲨鱼是国家保护动物,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属于保护动物的鲨鱼有鲸鲨、姥鲨(又叫象蛟)、噬人鲨等。不属于保护动物的鲨鱼有条纹斑竹鲨(又叫斑竹狗绞)、豹纹鲨(又叫大尾虎纹)、佛氏虎鲨、眶崤虎鲨、宽纹虎鲨等。
大部分鲨鱼可鲜食、蒸食、腌制,或做为鱼香肠、鱼膏、鱼罐头等的原料。鲜食时,由于肉中含有尿素,可用柠檬酸或柠檬汁或蕃茄汁除去尿素,以提高肉的质量。此外,鲨鱼鱼翅(鳍),鱼唇又是海产八珍中之两珍。
鲨鱼是国家保护动物。
鲨鱼是保护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鲨鱼的数量日益减少,现在白头鲨、阿根廷天使鲨、滑背天使鲨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了。造成鲨鱼数量减少,接近濒危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的影响,鲨鱼几乎没有什么天敌,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进行,生长的环境日益减少鲨鱼也在逐渐减少。
鲨鱼在我国是国家保护动物。
鲨鱼在我国是保护动物。由于各国的法律不同,界定鲨鱼是否是保护动物需要参照各国修订的动物保护法来确定,但鲨鱼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最早在我国确定的鲨鱼种类就包括大白鲨、鲸鲨、姥鲨、锯鲨等鲨鱼;反观日本等海洋渔业较发达的国家,其一般不会将鲨鱼这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物归于保护动物范畴内。
鲨鱼是国家保护动物。
全球鲨鱼一共465种,我国有118种。1999年,姥鲨、鲸鲨、噬人鲨列入附录II。2013年3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16届濒危野生动植物缔约国大会上,又将长鳍真鲨、路氏双髻鲨、无沟双髻鲨、锤头双髻鲨、鼠鲨等5种鲨鱼列入附录II,于2014年9月14日起正式生效。5种鲨鱼将禁止自由贸易,生效后有3年过渡期,过渡期后将禁止自由贸易。
鲨鱼是国家保护动物。
鲨鱼,鲨科鲨鱼属动物。别名鲛、鲛鲨,属软骨鱼纲,号称“海中狼”。鲨鱼体表具有细小盾鳞,体侧有侧线,体长约1-20米。全身骨骼均为软骨,头骨和脊椎骨钙化,脑颅无骨缝。上颌和下颌具有发达的锐齿,口的前面有鼻孔1对。鳃裂位于头的两侧,无鳃盖,鳃片由上皮组织折叠形成栅板状。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鸡”的?
展开全部
有的。是一种少见的姓氏鸡姓,是佛山“土著四大姓”之一,它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究竟如何?记者近日采访了佛山地方文史研究专家、原佛山博物馆馆长吴庭璋先生。
吴庭璋介绍说,佛山最早出现鸡姓,是在东汉末年。区瑞芝的《佛山新语》称,古代佛山,原是南海中一个小孤岛。约在东汉延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三国时吴国设置广州前后,先后才有越族的“鸡”,汉族的“田”、“布”、“老”四姓由海上乘舟而来,择地而居,开荒种植,并以渔业为生,成为佛山最早的土著。
关于“四大姓”的由来,文献记载不多。其中的一种说法是,由于古代生活环境恶劣,丰衣足食、健康长寿成了人们最大渴求,其姓氏取名体现了这一特点:鸡、田、布和老。据记载,四大氏族主要聚居在“栅下铺”,即现在的厚源路一带。
南宋以后,大量的中原和东南氏族经过南雄珠玑巷纷纷南迁来佛山。由于各种原因,“鸡、田、老、布”诸土著日渐式微。到民国初期,佛山姓鸡的只有父子二人,在大基尾从事工业;田姓已无存,布、老二姓也只各存约30人。
由于“土著四大姓”的传说文献记载太少,因此其式微原因亦无从考证。有研究者认为,从整个珠江三角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向推测,佛山 “土著四大姓”的式微,应该是中原氏族南迁后发生的文化融合的结果。土著居民认同了中原文化,尤其是认同了南迁氏族的官宦背景和“南雄珠玑巷”的来源标志。于是出现岭南土著攀附中原大姓,自称也是来自珠玑巷,乃至于改姓。
有关鸡姓的消失,民间亦有一传说,
称“鸡”字的繁体字是左从“奚”,右从“鸟”。鸡姓的人嫌此姓不好听,于是把“
鸡”字右半的“鸟”字去掉,故变成了姓“奚”。但此说目前并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而且佛山历来很少有姓“奚”的。
1985年,经佛山有关部门调查,原佛山土著四大姓中的鸡姓已无,田、布、老三姓16岁以上的共244人。但姓田的都是从外地来的,已不是“土著”。
另据资料显示,现在上海、广西还有姓鸡的,台湾省的新竹关东桥附近也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枚栅渔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枚栅渔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