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畜牧业自主改革事项清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畜牧业自主改革事项清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川乡镇畜牧兽医站怎么改革?
四川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改革主要涉及管理体制的改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法规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改革措施:
改进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自2006年起,四川省全面启动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旨在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长期处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状态,导致人员工资、工作经费无保障的问题。通过多方调研和积极协调,建立了基层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明确要求将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有效保证了基层的经费来源。
此外,还采取了村聘村用的方式设立村级防疫员,由县级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在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指导下,协助做好本村动物免疫注射、消毒和疫情观察工作,有力地补充了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力量的不足。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的2360个乡镇纳入了国家2006-2008年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共投资3.01亿元,切实有效地强化了全省基层防疫设施建设。
完善法规体系:
四川省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办法,如《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四川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实施办法》等,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需要的法规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了省、市、县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三大工作体系,加强了基层动物防疫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理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
乡镇畜牧检疫执法改革?
以人为本,围绕主业,加强疫苗管控,防止瘟疫肉类流入市场;降低和免除注射疫苗费用,减轻老百姓负担;定期召集农民防疫和饲养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养殖技术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市县的畜牧局会怎么改革?
市县畜牧兽医局是2005年国家要求进行兽医体制改革后设立的,国家和省级分别设立的兽医局,农业部下属的兽医局的单位的性质是行政编制,而省级的单位性质有些是行政编制,有些是参公编制。而市县级改革则是一种“换汤不换药”式的改革,将以前的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改成了畜牧兽医局,仅仅是变了一下名字,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权限都没有改变。
由于市县畜牧兽医局的存在不符合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模式,所以这次机构改革中其行政权力全部被剥离到农业农村局,仅留下了畜牧兽医方面的技术服务功能,变成了一个单纯的事业单位。
市县级畜牧兽医局如何改革,可能各地区的情况都不相同,以我们甘肃为例来说,有些市依旧保留了畜牧兽医局,比如说天水定西,他们将畜牧兽医局升格为市政府直属行政局,与农业农村局并列。而他们下属区县的畜牧兽医局,一般都改成了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或类似机构,变成了纯事业单位。
而另外一些市,他们是将畜牧兽医局改成了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变成了纯粹的事业单位,而下属的区县变成了纯粹的畜牧兽医站。像陇南市的畜牧兽医局则是变成了畜牧兽医站,这样下属的区县也就只能变成了畜牧兽医站。
只是有个特例就是好多畜牧兽医局以前是参公管理的,尤其是市级畜牧兽医局大多数都是参公单位,个别县级畜牧兽医局也是属于参公单位,按照改革前后不改变个人待遇的规定,他们依旧按照参公单位管理,只是将来参公单位如果取消的话,这部分的人的身份只能慢慢消化。
在各种行政职能上来说名义上行政职能都上交农业农村局,可是仅畜牧兽医方面的行政职能就很多,像种畜禽管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等等有十六七项之多,而农业农村局一般行政编制也就十几人或者二十多人,完全不能承担,而且大多数都是技术职能,需要专业技术,因此一般来说还得农业农村局委托畜牧兽医站的基层技术人员来操作,因此上也是属于“换汤不换药”,将来怎么样,还得理顺其关系。
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长久的改变和实施,是个长期的过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畜牧业自主改革事项清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畜牧业自主改革事项清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